“说话方式”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别再用错方式,降低了你的“层次”!

昨天去外面吃饭,一对老两口带着小孙女坐在我们邻桌用餐

一顿饭的时间下来,我发现那位不知道是小孩爷爷还是姥姥的大爷的口头禅是:跟你说了多少遍了

继续看下去...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改成“我跟你说喔!”

看到小孩敲筷子大爷严肃地说:“跟你说了多少遍了,饭桌上敲筷子很没有礼貌。”小孙女没把他的话当回事,过了一阵又继续敲

看到老伴玩手机,大爷叹气著说:“跟你说了多少遍了

,总盯着手机股票也不会涨”老伴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怨大爷不心疼家里钱

 

看得出大爷的个性是顾家又疼人,但他的口头禅,不仅家人听着心情不爽,连旁边的我都有压迫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心想,如果他能把“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改成说“我跟你说喔”,我敢保证说话氛围肯定不一样

换个说法改变说话氛围

我回到家对着镜子试了一下,人在说“跟你说了多少遍”这句话时,表情严肃愠怒,语气越来越重,这话自带催怒功效

 

别人听起来觉得受到冒犯,因为让人觉得听多少遍都不会,显得自己领悟或执行有问题

偶尔说几次不是事,关键是大爷把这句话上升到口头禅,说得越多,不反驳的人不当回事,会反驳的人直接回怼

往小了说,砸了氛围,往大了说,伤了感情

吃顿饭,顺便想了一个选题,换掉哪些口头禅,能让人的情商和幸福感提高几个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们细分场景,咬文嚼字一下

把“又怎么了?”改成“怎么了怎么了?”

 

两性相处:一个男生有次私信给我,希望我写一篇教男生怎么哄女朋友开心的方法论他说他女友跟他说话,每次都越说越气

我让他在线重演最近一次女友生气的场景他说刚刚女友不高兴,就问她“又怎么了”……我喊‘咔’

向他确认是不是说了“又怎么了”他说是我告诉男生,以后当你想说“又怎么了”时,改成“怎么了怎么了”,根据女友情绪,选择高兴版或关心版的

拿我来说,我老公看我有情绪,问我“又怎么了”时,那个‘又’字刺耳到不行,显得我不可理喻,显得他很不耐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算我原本没生他的气,也准备把战火烧到他头上

 

如果他改问我“怎么了怎么了”的时候,我感受到他在乎、关心我的情绪,就算生他气,也马上没脾气,接下来注定是一番正向沟通

把“为什么?”改成“怎么了呢?”

朋友聊天:音频《好好说话2》里,周玄毅讲到一个沟通技巧:在聊天时,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了”

他说“为什么”容易显得有负面态度,倒不一定真有

潜台词是:“我不懂,你有义务给我解释”会给对方构成压力

 

而“怎么了呢”的潜台词是:“我虽然不懂,但认同你的观点,你没义务跟我解释,但我想多听你说几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刚听这个观点时,也嘀咕过有没有说的这么夸张,后来我慢慢发现确实是这样

我在问“为什么”时,是因为我想不通、有质疑,带着一种求真搞懂的目的发问

而我说完话后,别人问我为什么,场面不知不觉混入严肃感,我得找理论、想证据、举例子,来解释并合理化我之前所说的话

对方几个“为什么”连问下来,我心里着实感觉压迫,觉得自己不被相信或不被理解

当我解释后,对方没有心悦诚服,搞不好我们的聊天会以不欢而散而告终何必呢?

 

对老师可以多问“为什么”,对朋友还是多说“怎么了呢”

别人愿意讲,我也愿意听,而且对方在轻松自在的情况下,也会更加展现出真实的观点,何乐而不为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把“我能怎么办?”改成“我来想办法!”

工作场合:朋友说过一件事,他有次去办理业务,有个证件落在家里,但他手机里存有证件的照片

他问业务员A有照片行不行,A告诉他“这是规定,我也没辙”朋友打算回去拿证件,到门口了想着一来一回太费事又折回去换了业务员B说明情况

 

B礼貌地说,“您稍等,我去找上司请示一下”朋友说他在等待期间,觉得不管这事能不能办成,都一定要给B按个好评,他欣赏B的“我来想办法”,而不是A的“我能怎么办”

 

他后来说给我听时,我很有同感...

工作中,很多难题不是你个人能解决的,就算你说“我能怎么办”“我也没办法”,也确实是客观情况

但对方心里还是不太开心,觉得你在推诿,说不定还会迁怒于你

如果你说“我来想法子”“我来帮帮忙”,哪怕只是去请示上司,或告诉对方一个联系方式,哪怕问题最后没能解决,但对方心里肯定会被安慰、温暖到

觉得你态度端正、真心诚意地待人

 

同一个意思用积极正面的说法

刘轩在《幸福的最小行动》中,列了一个表格,一边是消极被动负面的说法,另一边是积极主动正面的说法

能说“很好”,就别说“不差”,前者是个正面反馈,后者虽然负负得正,意思也是好的但听到的还是两个负面的字眼;

能说“一切都好吗”,就别说“现在是什么状况”,前者包含一种关心,而后者显示你的预设立场是有状况

能说“我要”,就别说“我得”

前者有一种主动感,后者显示控制权不在自己手里,多少有点被压迫、不情愿的感觉;

 

能说“我可以接受”,就别说“我无所谓”前者让人觉得舒服,后者就让人别扭,感觉自己或自己的付出可有可无;

能说“并且”,就别说“但是”,前者让人觉得你补充信息,而且突出了重点,后者就是转折和反驳

能说“最近工作充实”,就别说“忙到分身乏术”,前者有点迂回的小抱怨,但状态还是开心的,后者在外人听来,觉得是濒临失控的抱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子,表达同一个意思,积极正面的说法比消极负面的说法,更利于沟通的氛围和双方的关系

这一点我深有感受,我自己已经从“你听懂了吗”改成“我说清楚了吗”规避了很多麻烦

换一种说法,相当于换一种活法

根据沙皮儿·沃尔夫假说:我们使用的语言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

还有研究说,使用负面词汇,会刺激情绪化的杏仁核,而使用正面词汇能够启动理性的前额叶皮层,多用好词好句对身体有好处

揪出那些负面的、抱怨的、催怒的、惹人的,用积极正面的替代装置换一下,会改变我们的关系质量、思考方式和身体健康

 

好好审视自己的口头禅或日常表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