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发脾气的父母,将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后悔看晚了

经常发脾气的父母,将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后悔看晚了

01

上周末上午收到一位家长的后台留言,上来就是“我问你个事”,语气很是蛮横无礼,留言内容一再重复说她的孩子如何调皮,如何让人头疼,学习如何差劲,家长无论如何打骂,如何惩罚,如何强制纠正都无效果,很是头疼。

因为是周末,想好好陪孩子,并无即时回复这位家长,加上她的问题那么多,需要花点时间回复,想着晚上再好好研究下她提的问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晚上再次打开公号后台,才发现这位家长的留言刷屏了:

回答呀!

你快回答呀!

回答我的问题!

怎么不回答?

为什么不回答?

别再自动回复了!

问个问题怎么那么难!

你怎么回事啊,是故意的吧?

你怎么这样!!!

她近乎疯狂的表现并无太影响我的情绪,或许只是焦虑于孩子的问题,所以省去了礼数吧,我还是耐心给她回复了。

末了,劝告她,对待孩子,说教,打骂,是最无效的教育,希望她以后温柔点,不需急躁,试着用一颗平常心,陪着孩子慢慢成长。

然后,这位家长没再回复我,由始至终,没说过一句谢谢。

再过了几天,她又出现在公号后台,这一次,她把孩子另外一些问题列出来,比如孩子总想吃各种小零食,孩子总问她要零花钱,孩子总是拖拉磨蹭……

如果没有她接下来的这些留言,我想我依然会回复她,告诉她如何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告诉她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好吃”的问题;告诉她如何纠正孩子的“拖延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是她说了孩子的问题后,她又这样留言了一小段话:作为家长,怎么能太温柔?你知不知道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才是害?你知不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我们家教历代如此严厉,我就是被打骂长大的。我不会改的。

我无话可说,觉得没必要再回复她了。

然后她又开始上周末的疯狂:你回答啊,快回答,我问你呢,为什么不回答我……

于是,我拉黑了她。

彼时,一直在思考她那些历代相传的家教,这位家长如此洋洋得意,如此骄傲自豪地表达了自己是被打骂长大,现为人母,要继续传承这样的“伟大”家教。

0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多少家长,以爱之名、藉“为你好”之借口、借教育之理由、对孩子进行粗暴惩罚,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那个柔弱透明的小生命身上,那位纯净如白纸的弱小孩子,委屈、惊恐、迷茫、焦虑、坐立不安。

但他不懂得像成人那样声嘶力竭地呼喊:“我好痛苦,你们不要这样!”

他还不知道何为“痛苦”,他无法描述自己的苦楚。

他只能默默承受,那颗幼小的心,长年累月积淀著自己最亲的父母给予的“伤和痛”,进而冷漠,进而让仇恨充满内心,等到学会反击时,这位受了伤的孩子开始了叛逆,他霸道,他耍赖,他调皮,他拖延,他欺负同学,他内向忧郁,他暴躁蛮横……反正就是不能如你愿,不能让你安心。

亲子间时刻充斥着怨怨相报,你若不仁不慈,他就不孝不爱!这就是某些家长引以为傲的“家族传承”。

如不终结,痛苦将一代接一代,执著地传承下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许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的“幸福”或“不幸”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遗传了,你给孩子的原生家庭决定了孩子能否学会爱,学会处理情绪,学会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

我们可以先看下面这三个故事:

1.

A前段时间离婚了,原因是丈夫脾气实在太暴躁,总抑制不了自己情绪,所以很容易出现暴力事件,A常被打得脸青鼻肿。追溯起A丈夫的家族,才发现A丈夫的爸爸,爷爷均是暴躁之人,从奶奶到妈妈均是在咒骂拳头之下忍辱负重,苟且度日。只是A选择摆脱这样的灰暗轮回。

2.

H说他的太太是他的灵魂伴侣,他们的结合是命中注定,因为只有她可以读懂他冷峻之下的深情,也只有她可以包容他的不苟言笑,不擅表达,不解风情。他说他遗传了他爸爸,冰冷,孤僻,固执,沉闷。所以他一直以为人生就是如此,孤独又忧郁。遇到太太后,才知道原来生命可以这么温暖,因为太太已改变很多,但依然不是个温暖的人,他很担心自己儿子也会像他那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

在商场上,曾遇到一对母女因与其他客人同时看上一件衣服起了纷争,衣着光鲜的两母女硬是把服务员骂哭了,两母女骂人的动作和神态像同个模子刻出来的,而母女俩身边跟着的六七岁小女孩,脸上无惧色,嘴里一直嚷嚷着:我妈妈和我姥姥就喜欢这件衣服。“三人果然是流着同样的血。

以上三个故事,故事内容并无共通,只是我们可以看到相似的地方,就是上一代人的脾性、情绪基因强大,竟一代代的复制下去了,他们的家族并没有给孩子遗传乐观,宽容,温和等能支撑幸福感的积极情绪或脾性,他们的家族有些充斥着怒和暴,有些充斥着忧和虑,有些充斥着霸和蛮。

心理专家称,在同一个屋簷下生活,父母的情绪处理,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不知不觉会在家庭里形成一个文化氛围,子女会潜移默化地深受影响,以至于在成年后带有父母情绪行为的所有印记,甚至会复制父母的种种幸福或不幸的“故事”,这就叫做心理文化遗传。

那些能够得体的与人相处,能够淡定从容的处理各种关系的人,他们的得体,他们的淡定从容,是他们练就的情绪。这样的人,他们的家庭关系及人际关系都是幸福的,并复制和传承到孩子身上,就这样一代又一代。

在健康、乐观、积极的家庭里,幸福是代代相传的。

03

全球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会影响每个人一生。那个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每个人生命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关系。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那么: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创造一个文化和传承,你所有的情绪表现,所有的言行举止,所有你没有疗愈的创伤和问题,都会复制和传承到孩子身上。

我们绝对相信,所有父母从孩子哇哇落地的那一刻开始,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意和力量。

只是怎么付出,才可以让孩子收获快乐圆满的人生?并把这些快乐圆满遗传给下一代。

对孩子来说,他只渴望温柔的拥抱,真诚的肯定,尽兴的玩耍,梦想的玩具或美食。

他们不懂“爱”,也不懂如何体恤他人,更是烦于家长每天说的“为你好”。

当他享受到足够的拥抱,肯定,快乐时,他就知道用同样的方式回馈身边亲人,但他依然不知道这就是表达“爱”的方式,他只知道他这样做时,自己最在乎的父母很开心。

只有在他长大后,才会在各种历练中悟到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教会自己如何去爱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幸福……

而各种打、骂、惩罚,是什么?

是暴,是蛮,是给孩子制造恐惧感,不安感,焦虑感。

坏脾气的父母,轻则造成孩子小时候逆反、消沉、多疑,成年后脾气暴躁、为人苛刻,爱抱怨、爱抬杠,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重则让孩子一生与抑郁症、病态人格等心理疾病纠缠不休,痛苦万分。 

我们追随专家观点,总结“坏脾气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后果:

一: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懦弱。

二:孩子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

三:孩子情绪化严重,动不动就发脾气。

四:孩子变得好乖,但就是爱讨好人。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煎熬也伴随着幸福甜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们不需跟在孩子的后面,焦虑着急并拚命催促孩子前行;不需严格要求孩子定要多优秀;不需在发现孩子有了“你以为的某些陋习”就歇斯底里,几近疯狂……我们可以温柔以待孩子,也温柔以待时光,心平气和地收获人生的美丽风景。

若干年后,你就会发现,儿时的他无论任何时刻,哪怕最调皮捣蛋的时候,哪怕哭得让人意乱心烦的时候,依然是光,并直接照进我们的生命。

03

那么,家长如何做,才可以温柔慈爱?才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1.在脾气爆发前,请忍一分钟。

火气上来时,请收起扬起的手,闭上将要喷火的嘴,给自己一分钟的时间思考:孩子是故意的吗?这是他的错吗?有必要打他骂他吗?他昨天还在我怀里撒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当给了自己一分钟,火就可以慢慢熄掉。

我们应首要让孩子明白其中缘由和正确的做法,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大发雷霆。

2.与其乱发脾气,不如温柔说话。

随便发脾气就像乱扔垃圾,绝不是好习惯。

而孩子更不应该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其发火动怒,不如温柔沟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业没写完,不要一上来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么还没写?天天就知道玩!、这样,孩子只会更抵触写作业。

如果你想达到想要的效果,可以温柔跟孩子沟通:你不写作业的行为让妈妈很难过,如果你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妈妈会觉得很开心,乖宝贝,现在就去写作业,好吗?

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让感情自然顺利的流动。这样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管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找到能克制自己脾气的方法。

在现在社会,我们都活得挺累,所以,每种情绪的存在都是合理的,有情绪比没有情绪要健康得多。

处理情绪最好的方式不是逃避,是要面对。

我们可以在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或笔记本,把心里的想法敲出来或用纸条写出来,等把所有的怒气、怨气、坏脾气一股脑写出来后,心中也会平息很多。

也可以去阳台看看自己种的花草,当看到充满生命的姹紫嫣红,坏心情会得到缓解。

也可以给自己养点漂亮,充满活力的小鱼……

4.对待孩子,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及时疏导。

当孩子做错了事、受了委屈后,不需要指责、埋怨和打骂,而是理解、关爱和倾听,当孩子把内心的垃圾倒出来后,才能真正装得进你的良言和教诲。

别说孩子,就是我们大人,有坏情绪,气馁时,只要有人给自己一个有力的拥抱,并用心倾听、肯定自己的感受,情绪一旦释放出来,表达出来,自己就能瞬间获得力量,也就自然地平静温和起来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娇妈小结:

幸福的人,并不是得到了很多东西,而是学会了与一切负面情绪和平相处,所以收获了乐观积极,知足安顺的人生。

我们无法预知自己与孩子的境遇,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做到不怒、不悲、不忧亦不惧。

你的情绪,你的脾气,决定着你的幸福,也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幸福,还有孩子下一代的幸福。

始终相信:没有脾气的胸腔,才是装满爱的教育。

参考来源